首页
关于大会
学术交流
报名参会
培育钻石
三磨展
往届回顾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简体中文
English
报名参会
报名参展
联系我们
搜索
简体中文
English
首页
关于大会
大会简介
组织机构
日程安排
商旅服务
往届回顾
学术交流
报名参会
培育钻石
培育钻石设计大赛
培育钻石展销会
电商节
琢磨工技能竞赛
三磨展
往届回顾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交流
>
金刚石加工半导体材料分会场
>
学术交流
金刚石材料合成分会场
金刚石与珠宝市场分会场
金刚石与生命科学分会场
金刚石加工轻量化结构分会场
金刚石与信息科学分会场
金刚石加工半导体材料分会场
金刚石材料合成
拟邀请吉林大学、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美国斯坦福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地质与矿物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或科研人员,围绕金刚石材料的合成与未来应用领域进行探讨,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跟踪学术前沿、了解产业动态、开发新兴市场的机会。
序号
专题内容
演讲者
1
碳化硅衬底加工用金刚石流体磨料设计
王 森
题目
碳化硅衬底加工用金刚石流体磨料设计
简介
单晶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具有优良的半导体和物理特性,在电力电子、微波射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由于碳化硅材料硬度高,其切割、粗磨、精磨等加工过程中常用到多种金刚石流体磨料,通过对加工过程及加工结果的分析认为,在金刚石砂浆切割和双面粗磨过程中,切割线、磨料、晶体三者都做自由运动,属于三体滚动脆性断裂去除过程;而双面精磨过程中,大部分磨料镶嵌在垫子表面形成一个整体,少部分磨料颗粒自由运动,研磨过程主要为二体滑动塑性去除过程。
嘉宾
王 森
中级工程师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现任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应用技术部经理,2013年获得中级职称资格,2022年被认定为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主持及参与开发了市级和公司多项新产品,主要包括手机玻璃加工、化合物半导体蓝宝石衬底加工、和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加工用金刚石研磨耗材、类多晶金刚石粉体、金刚石研磨液和抛光液等。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
2
超薄金刚石砂轮在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的应用
陈月涛
题目
超薄金刚石砂轮在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的应用
简介
随着汽车电子、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电子领域的迅猛发展,半导体芯片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器件,其需求日益增长。在半导体芯片的制造过程中,晶圆的分割工序至关重要。分割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超薄金刚石砂轮机械切割因其优越的加工品质、低廉的成本和高效的生产效率,已成为主流加工方案之一,对半导体芯片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半导体晶圆分割方式简述 超薄金刚石砂轮应用案例 超薄金刚石砂轮发展现状 未来展望
嘉宾
陈月涛
资深工程师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2011.09-2018.07 就读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本硕连读); 2018.07-2020.07 就职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 2020.07-至今 就职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担任应用主管职务; 2022年度获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3
大尺寸晶圆背面减薄用超细粒度砂轮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
丁玉龙
题目
大尺寸晶圆背面减薄用超细粒度砂轮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
简介
硅晶圆的超精密背面磨削工具仍被国外垄断,在一代制程、一代工艺、一代工具的行业发展规律指引下,需要加快国产精密工具的开发,补齐IC芯片制造供应链的短板。系统开发了大尺寸晶圆背面减薄用超细粒度金刚石砂轮制造关键技术,涵盖了磨料、结合剂以及砂轮的组织结构。开发的超细粒度砂轮孔隙率可达到75%以上,突破了传统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孔隙率的上限。从金刚石浓度、组织结构调控和砂轮纳米填料改性等方面较为系统的研究了超细粒度砂轮的应用技术;最终实现了硅晶圆纳米级粗糙度、低损、超薄的磨削效果。
嘉宾
丁玉龙
正高级工程师
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
丁玉龙,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高级工程师,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超硬材料磨具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从事树脂超硬材料制品的研究和开发,累计承担或参与国家等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授权专利近20项,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专利奖1项。
4
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减薄工艺解决方案
刘国敬
题目
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减薄工艺解决方案
简介
随着5G、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功率器件等产品的需求也显著增加。随着国内厂商不断扩产,设备需求量激增,进口设备的交付周期无法满足市场容量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为了提高碳化硅材料的研磨加工效率,很多厂家在衬底材料制备和器件制造段都引入了减薄工序,减薄设备在碳化硅材料端和芯片端形成了完备的产业布局。北京中电科公司在已有减薄机的基础上研究碳化硅等超硬材料减薄工艺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推出6/8英寸碳化硅减薄研磨机,实现设备、工艺、耗材的匹配,打通客户工艺线。目前设备进入碳化硅衬底材料端和芯片制造端领军企业,树立良好口碑。 本报告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碳化硅减薄工艺方面的知识,讲述了减薄的定义,减薄的方式以及减薄机磨片关注的关键工艺指标。第二部分讲述了目前在碳化硅材料端减薄机取得的应用和工艺解决方案,第三部分讲述了再碳化硅器件减薄设备的应用和工艺解决方案。最后简要讲述了北京中电科公司的所有产品以及应用领域。
嘉宾
刘国敬
研究员
北京中电科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刘国敬,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中电科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为导向,持续发力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制造核心装备的自主创新,专注于国产集成电路减薄设备的自主设计和研发工作,为用户提供成套工艺解决方案。带领团队研发的一系列减薄机设备已应用于材料加工、芯片制造和封装等工艺段,同时在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等材料加工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参与的国家02重大专项“300mm超薄晶圆减薄抛光一体机项目”,获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曾申请发明专利1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了《电子技术自动化发展与应用研究》著作的编委工作。
5
半导体硅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闫志瑞
题目
半导体硅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简介
据 SEMI 预测,2025 年全球8 英寸硅片需求将达到 700 万片/月,12 英寸硅片需求达到 920 万片/月。全球半导体硅片厂商积极扩产,日本SUMCO、德国世创等头部厂商纷纷宣布扩产计划,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硅片企业同样积极推进新增产能生产线的建设,且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 Knometa Research 数据,2024 年将有 15 座 3 00mm晶圆厂上线,其中 13 座用于生产 IC 芯片,预计到 2025 年会有 17 座开始投产,到 2027 年处于运营状态的 300 毫米晶圆厂数量将超过 230 座。 硅材料依旧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国内硅材料企业必须紧跟客户发展步伐,逐步提高国产化比例,但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任重而道远。
嘉宾
闫志瑞
正高级工程师
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闫志瑞: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有研半导体硅材料股份公司技术总监,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闫志瑞同志一直致力于半导体硅材料及生产装备的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生产管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1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4 项,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由于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先后获 "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杰出工程师计划”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